小 窩 新 公 告

psb8.gif

調整心情,調整作息。
準備迎接新的學期,新的學校,新的開始。redheart01.gif  

關於媽寶
tulip05_c1wr  

作者/洪仲清臨床心理師

媽寶,這個詞最早是從部落客開始,描述在婚姻狀態中,丈夫跟其母親的連結,比跟太太來得更強,是造成夫妻在婚姻中衝突爭吵的原因之一。

然而到現在,媒體使用「媽寶」這個詞的定義範圍不斷擴大。基本上,只要媽媽偏向寵溺式的教養風格,即會用到這個詞。

媽寶,剛開始在定義一種母子關係,延伸來說,用在女兒身上也適用。理論上,爸爸如果是主要照顧者,「爸寶」當然也有可能。不過,在台灣,目前的養兒育女工作,仍主要由媽媽擔負。

Pu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f31.gif  Age:4y10m12d

咱家的Pu,對人對事總有一套自己獨特的看法與邏輯。

 

繼前陣子探索完人體的功能、結構後,

最近Pu又回頭深入研究他一直相當喜愛的「宇宙」。

看完了舅舅送的《認識宇宙兒童小百科》,

又接著爸爸新買的《我的第一本牛津小百科》宇宙篇。

 

Pu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f31.gif  Age:4y10m10d

星期五放學,Pu從學校帶回了二樣送給媽媽的母親節禮物--

親手插的花,和親手做的愛心小相框。heart03.gif  

 mo1300

在成美,每學期每個孩子都會分配到一次插花和切水果的工作,

這次母親節,老師巧心用布丁杯、包裝紙、插花海棉為材料,

讓孩子們插了盆花帶回家送給媽媽,真的讓為娘的頗為驚喜!  

128225059_c.jpg

Pu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《看見天使》咕咕鐘怕怕 附:Pu媽隨筆039.gif

 文章出處/自由電子報(2013-5-6)  文/朱台翔
 
她從德國帶了一個咕咕鐘回來,鐘面的上方,有一個小窗戶,半點或整點時,窗戶打開,一隻小鳥會從窗戶跑出來「咕咕,咕咕」報時。它每一次叫的時候,頭都會揚起來,叫完一聲頭就低下去一點點,叫下一聲時頭又會揚起來。不要說小孩了,自己看了都很高興。

那天下午,兒子媳婦抱著一歲多的小孫子回來;一看咕咕鐘,是三點二十,大家就圍在前面,等著它報時。眼看著就要三點半了,所有的人都伸長了脖子,一動也不動地盯著鐘面,深怕錯過了。就在這個時候,小鳥叫了,卻只叫了一聲──這只是半點鐘報時,不像整點那麼認真。小孫子眼睛睜得大大地,望著關上了的窗戶,沒有什麼表情。

Pu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爸爸的種類
08.gif

文章出處/陳安儀的筆下人生   文/陳安儀

「斯斯」有兩種,「爸爸」有三種。

每次給作文班小朋友寫「我的家人」這類題目時,關於爸爸的描述,大致可以分為三種:

第一種爸爸叫做「電視(電腦)爸爸」

小朋友筆下的這類爸爸,下班回來後就坐在電視機(電腦)前,從「有節目」看到「沒節目」,不論吃飯、睡覺,都坐在電視前面。通常,我會要求小朋友做更細節的描述練習,因此會把學生叫來,請他描述一下爸爸愛看什麼節目?看的時候有些什麼表情動作?小朋友總是想了一想回答我:「老師!我爸什麼節目都看耶!而且看的時候就是呆呆的。這樣很難寫耶!」

第二種爸爸叫做「工作狂爸爸」

Pu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先放手才能放心 附:Pu媽隨筆
039.gif

作者/洪仲清臨床心理師

 最近看到一份資料,調查台灣國中小學生,4個裡面有1個,幾乎不做家事。這不僅讓我感嘆,也勾起我的回憶。

以前在醫院做兒童發展評估,常會見到父母寵孩子,過度代勞,導致孩子發展遲緩的現象。譬如,3歲多的孩子出門腳不點地,因為父母爺奶輪流抱著,怕外面髒,造成孩子的大動作遲緩;孩子一有挫折,媽媽第一時間就抱起來安撫、趕緊轉移注意力,結果孩子的情緒發展不成熟;孩子一個眼神、一個動作,根本不需要講話,家長就滿足了孩子的需要,讓孩子的語言溝通能力變弱。

訓練生活自理能力,也是幫助孩子獨立的開始。不到三歲,有些孩子就可以學習自己吃飯、收拾玩具、轉瓶蓋、拉拉鍊,或者穿鞋子。接受學前教育開始,簡單的保持個人衛生、居家安全的注意、幫忙父母拿東西、整理自己的衣物被褥,配合幼教老師的課程進度引導下,可以漸次進行。學齡期之後,則再有搭乘交通工具、使用社區資源、保持健康習慣,甚至料理三餐飲食等等的領域需要學習。

Pu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孩子為什麼要傷害自己
line001.gif

出處/康健雜誌101期(2007-04)  作者/林玉珮

是自殺前兆還是在玩?你可曾認真傾聽小朋友的聲音?

吳琪接到孩子學校的緊急電話,「你的兒子拿著美工刀在手臂上劃來劃去。」趕赴學校途中,吳琪心念不斷翻轉,「我的孩子怎麼了?他不想活了嗎?他不過是小六的孩子,還有一大段人生,怎麼會想不開?......

事後,兒子告訴吳琪,「我只是在玩,想知道刀子要劃得多深,才會流血」。女兒也在一旁插話,「這沒有什麼大不了的,我們班上也有好幾個啊!」兒女的話只有讓吳琪更焦慮、更困惑,「我要相信兒子的理由嗎?」「現在的孩子到底怎麼了?」「我該怎麼辦?」

 

用道歉與感謝來面對

Pu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的孩子有情緒困擾嗎?
039.gif

出處/親子天下雜誌第5期(2009-04)  作者/洪儷瑜

有的孩子生起氣來,會攻擊別人、破壞東西;有的孩子卻悶不吭聲,隱藏內心的情緒。小時候的情緒困擾若被忽視,很容易演變成將來的情緒障礙,父母該怎麼解讀孩子的情緒困擾,及早引導孩子往健康的方向發展?

 

很多父母經常擔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有情緒困擾,或經常因為孩子愛哭鬧、愛發脾氣、過度彆扭、固執等,讓父母的親職工作變得更為辛苦,甚至很多書上教導的方法和策略都難以用得上。

家裡如果有一個愛鬧脾氣或固執彆扭的孩子,會讓父母的情緒、生活,甚至全家的生活作息都受到嚴重的影響。尤其聽到坊間很多情緒困擾或情緒障礙等相關報導,更是讓父母擔心。面對孩子的情緒問題,好像不僅是接納、包容就可以了事,自己的孩子現在的情緒問題會不會是情緒障礙,或會不會演變出將來的情緒障礙?

 如何幫助孩子或家人解決情緒的問題、如何避免孩子將來出現情緒障礙,應該先有下列的認識和行動。

Pu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睡前摸頭改善孩子脾氣
line001.gif  

出處/中央社(2013/4/7)

一名12歲在暴戾環境下長大的孩子,常欺侮同學,讓母親很苦惱;精神科醫師林博建議睡前摸摸孩子的頭,孩子脾氣會變好。

為恭紀念醫院精神科醫師林博表示,這名12歲孩子的父親是幫派份子,長期與父親居住,學習父親暴力行為霸凌同學;直到離開父親與母親同住,母親將孩子帶到醫院求醫,希望能改善孩子行為。

林博表示,他建議每天睡前溫柔地為孩子摸摸頭及臉;3個月後母親帶孩子回診表示,雖然課業還是落後班上同學,不過脾氣變好了,停止傷害同學及小動物。

Pu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別叫孩子圓你的夢
08.gif

作者/洪蘭  原文出處/聯合報(2009/11/11)

有位媽媽把孩子打得遍體鱗傷,警察來到時她振振有詞地說,是因為「恨鐵不成鋼」才會把孩子打成這個樣子。

 

我看到這則新聞非常恐懼,這個觀念很錯,孩子一定要先是鐵,打了才會成鋼,如果根本不是鐵,打死了也不會成鋼。父母不能不論孩子本質是什麼,就一味要求他和別人一樣,更不能因孩子的表現不如自己預期而去痛打孩子。

 

時候未到 要求太多變成壓力

Pu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